2023年全球制造业最大国金融监管体制有一个非常大的动作,就是成立了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且在这个基础之上又成立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另外,各个省市也都建立了地方党委下的金融委员会,把中央金融委员会的体制在党内落地到各个地方上,这是一个重大的变革。 在这之前,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于2017年成立,它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主要目标是把金融归结在一起,由中央、由国务院统一领导。现在又进一步把它的地位提升到中央金融委员会,由总理直接担任委员会主任 (Source)
西方金融媒体在2024年1月,忽视了大陆金融强国的两大重要战略事件:
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金融强国的丰富内涵,明确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方向,明确了金融强国建设的关键核心要素,指明了我国建设金融强国的实践路径。总书记还着重强调,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一条前无古人的创新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提出“增强开放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1月2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在国务院举办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推出了50多项金融对外开放的措施,其中,取消了银行保险机构的外资股份比例限制,包括取消外资参股、收购、增资金融机构的股权比例限制。现在外国资本可以持有银行保险机构100%的股权,实现完全控股。并且已经有这样的机构,有外资独资保险公司、外资控股理财公司和外资独资货币经纪公司,还有外资独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这些都已经批准开业,目前他们的经营情况都比较良好。 (Source)
大陆金融强国对标的战略实践,无疑是美国的金融业及其依托的前提保障,即美国政府已高达34万亿美元的债劵市场。考虑到大陆金融强国国际环境必要的建设性营造,关键出发点无疑是依托中国政府强有力信誉的,政府债劵市场对海外投资者的强力扩充开放和增强吸引力。随着大陆实体经济在诸多领域对全球制造业的创新引领,尤其是对美国为首西方的追赶并跑甚至领跑,精明的海外投资者会越来越多地把他们的全球投资组合优化配置于人民币资产。
截止2023年4月,据美国财政部统计海外投资者共持有7.4万亿美元美国政府债劵,该投资总量高达美国国民生产总值GDP的27%。 (Source) 如果将该比例类推中国经济实体,中国政府吸引海外投资人民币国债的规模目标,也应该设置为27%。鉴于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已高达17.5万亿美元,海外投资者应该享有的国债投资规模就应该类似高达4.7万亿美元,即33.8万亿人民币,前提是人民币国债有市场化的利率水平即类似甚至略优于美债的收益率。
三年前我率先倡导了了外债本币化理念,尤其是中国政府发行外债应该用人民币,为国际投资机构和个人投资人民币债劵提供他们所推崇选项。该倡议已成果丰硕:上海清算所2月2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月末,境外机构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托管量3.87万亿元,环比增加2028亿元。这是自2023年9月以来,境外机构连续第五个月增持人民币债券。1月末,境外机构持有上海清算所托管的债券6478亿元,单月新增1188亿元。 (Source)
展望未来高达30万亿人民币海外投资者的国债市场(即33.8万亿减3.9万亿),谁将成为大赢家?欧洲的金融机构,无疑将极有可能胜出它们的美国同行们。
北京已向法国农业信贷银行,英国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等6家外资金融机构颁发了A类牌照,允许它们在高速增长生机勃勃的人民币境内债务市场,担任债务发行的主承销商。这些机构获得的A类资质,保证了它们能对国内外投资者承销人民币债卷。这一资质,是对德意志银行和法国巴黎银行现有资质的极大扩充。此外北京还授予摩根大通,瑞惠银行和三菱日联金融集团担任“熊猫债“主承销商资质,为海外人民币债卷发行企业提供相关金融服务。(Source)
华尔街金融机构及其决策者们,积极参与营造和把握这一巨大诱人增长机遇的舞台,已搭建完毕就等它们积极闪亮登场。它们完全不应该在华盛顿对华鹰派政治歇斯底里中,无所作为惊恐观望甚至为虎作伥,而是需要主动作为实现全球最佳战略定位。